第一篇:浅谈企业管理者的沟通艺术
浅谈企业管理者的沟通艺术
.浅谈沟通
一、引言
沟通作为重要的管理素质之一,已引起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它不仅与组织的凝聚力、生产效率密切相关,而且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及其绩效水平。实践证明,良好的沟通对于任何群体和组织的工作效果都十分重要。对于人际冲突来说,沟通不良可能是其中重要的原因。正确
了解沟通过程以及影响沟通的因素,对于我们作为兵头将尾的班组长来说,如何在工作中利用沟通达到提高工作绩效的目的有更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讲,影响沟通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有:信息过滤、选择性接受、情绪和语言等。
关键词:信息,沟通,管理
二、哈瑞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joelufthe和harryingam(1969)从自我概念的角度对人际沟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根据“自己知道——自己不知”和“他人知道——他人不知”这两个维度,将人际沟通划分为四个区,即开放区、盲目区、隐秘区和封闭区,人们将此理论也称为“乔哈瑞视窗”。
在人际沟通中,个人的日常爱好、态度及脾性等通常是自己与他人共知的区域,即“开放区”,个体的某些方面,如兴奋或痛苦状态时的情绪表现,自己的某些可能伤害他人的行为习惯等,往往是自身不甚了解而他人却很清楚的区域,即“盲目区”;个人的价值观、隐私等内容,常常只有当事者清楚而他人则无从知晓,即“隐秘区”;个体与他人都尚未认识或了解的信息为“封闭区”。上述的窗格(区域)类型会随着个体与他人或团体的沟通行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当初次与人见面时,一般人不愿过多透露自己的情况,即倾向于缩小开放区,往往给人留下虚假的印象。为了进行沟通,我们必须增加与他人的交往,扩大彼此的开放区,同时缩小盲目区和隐秘区,并在相互切磋和探究中开发封闭区。基于有效沟通的良好愿望,人们通常使用自我透露和反馈两种策略或技术。自我披露是个体主动与他人分享某种信息、观点乃至个人情感的过程,用以减少隐秘区;反馈则是个体对他人的态度和行为做出种种反应的过程,来自他人的反馈信息有可能缩小盲目区;反馈与自我披露的交互使用则有助于减少封闭区。
三、影响沟通有效性的因素:信息过滤、选择性接受、情绪和语言等。
班组长在工作中对单位的各类信息进行上下传达,,一定要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选择性知觉使个体倾向于倾听、理解和领会与自己相关的事物,发生个体理解信息的偏差,所以容易出现“信息失真”现象。譬如,从高层管理者向基层员工传递信息(下行式沟通)时,容易出现信息膨胀和歪曲。沟通过程中要较少谈论自己的成就,更多的谈论别人的成就;既能从容地接受批评,也能谦虚地接纳表扬;在工作成就上,具有辩证的归因观,既能把成就归于个人,也能归于周围环境,如领导和同事;能以平等宽容的态度与人相处,避免对人抱有成见或用居高临下的口气说话;能坦言“我不知道”或“我错了”等等。如果一个人很少给周围同事披露个人信息,就不能从别人那里获得反馈信息,也就很难有机会了解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反应。那么,自我概念就只能来自主观性假定或者基于自己对他人非言语行为反应的感知。这种主观假定或片面感知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容易使个体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
四、沟通的技术
反馈与自我披露是两种改善沟通的重要策略,从具体方法和技术层次而言,这二者又是改善沟通的有效技术。
但如何进行有效的反馈与自我披露呢?就反馈而言,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反馈的目标应指向外部事件或行为而非具体的人,即
“对事不对人”。
(2)反馈方式应属描述性而非评价性。描述性反映既客观又富
有诚意,评价性反馈则有很强的主观判断性,容易夹带个人偏见或刻板印象。如不赞同一个下属穿淡蓝色的新外套,评价性反馈通常是,你怎么能穿这样的颜色!”这类反应容易伤害对方自尊。描述性反馈是,我个人认为,深蓝色大概更能体现职业女性的气质。”这样容易为对方所接受。
(3)反馈的主旨应是信息共享而非训导他人。用平等的、经验
分享的口气来反馈信息,容易为人接受;而指手划脚式的训导口气,如你应该(必须)……”,则给人以不平等的感觉。如果采取坦露自己过去遇到类似问题时的感受和做法供对方参考和决定,这样会促进彼此的合作关系。
(4)反馈的信息量不宜过大,应以别人能接受为准。应根据员
工的个人特点和工作性质,有主次、分阶段地提出若干意见,使其既感到压力,又能看到希望。
(5)反馈应迅速而适宜。迅速的反馈能使对方及时改正错误,
起到强化作用。同时,反馈也应分时间和场合,倘若当众指出一位自尊心很强的员工的缺点,便是不适宜反馈;相反,在一种宽松的气氛中进行个别反馈则能起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反馈时应注意运用转述和知觉检查技巧:转述,即用自己
的话把对方的言语内容进行综合整理后再加以反馈,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对方的语义,也有助于对方有机会剖析自我,重新组合那些零碎的语句和关系,深化谈话的内容;知觉检查,即个体把对方的非言语(如表情、姿态、服饰等)和副言语(如声调、节奏等)信
息进行综合整理后反馈给对方。
就自我披露而言,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披露不应用作获取同情或者向他人宣泄消极情绪的手段,而是寻求建立牢固的人际关系。研究表明,人们更可能对自己相似的人进行自我披露,也更倾向于喜欢自我披露的伙伴。随着我们对一个人的接纳性和信任感越来越强,我们会越来越多地暴露自我,良好的人际关系便在相互披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所以,自我披露是发展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
(2)自我披露应是彼此开放,双向共享。在交流中,如果只有一方披露个人信息,是不可能建立起健康的人际关系的。蝗莘袢?自我披露会冒一定风险。假如你呈现了个人的观点、意见和感受,无意中可能授人以柄或受人攻击。然而,如果所有成员能相互坦露个人信息,大家共同承担人际风险,便会营造出信任、安全的人际气氛,就能增强彼此信任和尊重,就能实现有效的沟通。好范文版权所有
(3)自我披露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真正开放的人际关系需要时间的磨炼,并非一蹴而就。如果见面不久,便向他人坦露自己,对方便很可能怀疑沟通者的动机。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自我披露与人际关系的融合度存在正相关,即随着人际关系由浅入深,双方共同心理领域将逐步扩大,个体的自我披露水平也越来越高。
人际沟通一般经过注意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个体的自我暴露程度也应按照人际沟通的发展阶段逐步加深。因此在人际沟通中,个体应富有耐心,注意洞察他人的言语与非言语反应,了解对方对自己的接纳水平,据此把握自我披露的快慢节奏。当然,在沟通中,必须有人先行一步来承担风险。一个组织 ……此处隐藏7610个字……方的倾诉欲,有利于从对方的谈话中找出说服对方的关键,增加沟通的有效性。善于倾听的管理者要在谈话中表现出对对方的谈话内容感兴趣,要全神贯注而不能从事与谈话内容无关的活动,比如说看报、看时间、思想不集中等,这样容易让对方认为你对他的谈话内容不关心,从而打击了对方沟通的积极性;谈话时尽量不要打断对方,不要过快的做出判断,草率的给出结论,这不但能体现你对谈话者的尊重,也可以给对方留下稳重含蓄的印象,在提高对你的信任度的同时也提高了沟通的效率。
(5)学会从员工的不满开始沟通。
员工对企业的不满恰恰说明了员工开始关心企业的管理,同时也说明了企业内部已经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如何对待并处理员工的不满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关键,正确的做法是乐于接受员工的抱怨,员工的抱怨和不满无非是一种发泄,发泄需要听众,而这些听众恰恰是员工最信任的人,乐于接受员工的抱怨就是乐于接受员工的信任,在员工信任管理者的前提下,双方的沟通也变的简单了。
(6)尊重下属的不同意见。
有很多管理者对敢于提出意见尤其是提出与自己相反意见的员工心存不满,这样就给下属一种领导者是独裁者,是小鸡肚肠的感觉,使下属不敢提出建议,久而久之就不再关心企业的问题。然而,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就必须摈弃这种思维模式,学会包容下属的意见,无论意见是否正确,管理者都应当鼓励员工的勇气和对企业的责任感。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人们不但需要满足生理、安全上的需要,还需要自我价值的实现,管理者广开言路,倾听和接受员工的意见能够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自己贡献的认可,员工能从中找到满足感和自豪感,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所以,管理者在决策以前应该让员工充分讨论发表意见,取得尽可能多的员工的共识,进而减少实施时的阻力,提高工作效率。
(7)掌握说话的技巧。
德鲁克说:“一个基本的技能,就是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组织和表达思想,你的成功依赖于你通过口头或书面文字对别人的影响程度,这种将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的能力可能是一个人应拥有的最重要的技能。”在大多数的沟通中,谈话是最主要的方式,与人沟通是不但要会听,还要会说,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作为一名管理者同下属讲话时不应该颐指气使,不能故意表达身份地位上的不平等;在同他人沟通时不宜以强加的语气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否则就会让对方产生反感,哪怕你的意见是正确的;谈话时要力求简练,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要知道浪费别人的时间就是在谋财害命”;谈话时如果发现对方有不耐烦的表情,就应该适可而止或转换话题,以此来改善沟通的气氛,在谈话时切忌自己滔滔不绝而忽略了对方,应在传达自己的信息后适当的停顿,以征求别人的意见,这样就避免了对方有意见而又不愿插话的尴尬,这样对他人尊重的同时也体现了自己的素质;巧用恰当的眼神、手势等肢体语言对有效沟通的实现也相当重要。
(8)把握沟通的时机和场合。
沟通的效果不仅受到以上各种因素的影响,还受到沟通时的环境条件的制约,影响沟通的环境因素有很多,如约定俗成的沟通方式、沟通双方的关系、社会风气以及沟通时对方的心情等。沟通需要抓住最合适的时机,时机不成熟不能仓促行事,贻误时机就使沟通失去了意义;沟通时要考虑对方的心情、对方说话的态度、谈话的地点等,合理的利用这些能够让对方消除心里阻碍的场合进行沟通,如酒会、高尔夫球场、朋友聚会等,能够收到不错的效果。
4 结论
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所以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需要善于沟通和敢于去沟通的管理者。总之,在所有的企业管理过程中,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每个管理者来说,熟练掌握了各种沟通技巧,就能够在同所有员工的交流中游刃有余,就能够有效的激励员工为企业努力的工作。
第五篇:企业管理者与员工的双向沟通
企业管理者与员工的双向沟通
沟通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如果信息没有被传递到所在单位的每一位员工,或者相互之间沟通无效,或者员工没有正确地理解管理者的意图,沟通就出现了障碍。
如果企业沟通渠道不畅,缺乏必要的反馈,将会引起很多矛盾,进而导致员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下降,影响工作效率。不断进行的双向沟通将会增进员工关系,减少冲突,增加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如果员工不信任管理者,上行沟通将会受到阻碍;如果管理者不信任员工,下行沟通将会受到影响。
那么,管理者如何把握员工间的沟通呢? cubichr团队给了我们指引:
良好的管理理念: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影响员工对企业的信念和管理者的动机进而影响员工关系。如果员工不支持或不理解管理者的道德理念,他们将间接地对管理者的动机产生疑问。这将使员工产生压力,进而影响员工的工作绩效,同时也影响员工对企业的信念,在员工关系中,信念比现实更重要。员工将根据他们对企业的信念履行工作职责,员工应当被明确地告知工作的真实情况,尽管有时这对管理或员工是不合适的。员工的信念,不管正确与否,以及其不确定性将会影响工作绩效。良好的沟通将确保员工的信念与企业的现实相关联。另外重视和关心与工作问题有关的员工情感也可以保持良好沟通情绪。
让员工对沟通行为及时做出反馈:沟通的最大障碍在于员工误解或者对管理者的意图理解得不准确。为了减少这种问题的发生,管理者可以让员工对管理者的意图作出反馈。比如,当你向员工布置了一项任务之后,你可以接着向员工询问:“你明白了我的意思了吗?”同时要求员工把任务复述一遍。如果复述的内容与管理者的意图相一致,说明沟通是有效的;如果员工对管理者的意图的领会出现了差错,可以及时进行纠正。或者,你可以观察他们的眼睛和其它体态举动,了解他们是否正在接收你的信息。
积极倾听员工的发言:沟通是双向的行为。要使沟通有效,双方都应当积极投入交流。当员工发表自己的见解时,管理者也应当认真地倾听。同时,倾听的时候应当客观地听取员工的发言而不作出判断。当管理者听到与自己的不同的观点时,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因为这样会使你漏掉余下的信息。积极的倾听应当是接受他人所言,而把自己的意见推迟到说话人说完之后。
减少沟通层级,做好直接沟通:交谈的优点是快速传递和快速反馈。在这种方式下,信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被传递,并得到对方回复。但是,当信息经过多人传送时,口头沟通的缺点就显示出来了。在此过程中卷入的人越多,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就越大。每个人都以自
己的方式理解信息,当信息到达终点时,其内容常常与开始的时候大相径庭。因此,管理者在与员工进行沟通的时候应当尽量减少沟通的层级。越是高层的管理者越要注意与员工直接沟通。
注意保持理性,避免情绪化行为:在接受信息的时候,接收者的情绪会影响到他们对信息的理解。情绪能使我们无法进行客观的理性的思维活动,而代之以情绪化的判断。管理者在与员工进行沟通时,应该尽量保持理性和克制,如果情绪出现失控,则应当暂停进一步沟通,直至回复平静。
把握好这些,企业管理者与员工的双向沟通才能真正称之为双向。对于维护良好的员工关系也至关重要。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5 文秘课堂网 www.youdianweidao.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