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天堂
走进西藏,
也许会发现理想
走进西藏
也许能看见天堂
——李娜《走进西藏》
我对西藏的最初映象是一首首或辽阔、或激越、或神秘的歌儿,像是最著名的《青藏高原》,还有朱哲琴的《拉萨谣》、,乌兰托娅的《我要去西藏》,郑钧的《回到拉萨》等等。各种流派的歌手用各种唱腔唱着西藏,可他们对西藏的感情都是热烈而崇敬的。在歌里,我仿佛看见了雪山和和雄鹰、草原和牦牛,寺庙和信徒以及一切世上最纯净的事物和殊胜的景致。西藏在歌里是天堂,在画里是天堂,在人的心中也是天堂。在我的心中,西藏一直是一方难以言喻的土地,既然要来,便要在这神奇的土地上找到一些有关生命的意义,不管她将带给我什么,我都会欣然接受,用心触碰。
一、进藏。
进藏的路很不容易。道路崎岖、高山连绵、气候恶劣,可以想象600多年前文成公主的进藏之旅是多么的艰难和雄壮。告别人烟阜盛的长安,队伍浩浩荡荡、依依不舍地走了三年终于到达吐蕃这荒蛮之地,这途中有多少的艰辛和泪水。而现在多亏了有了一条用筑路工人的血肉造出的青藏铁路,才使得现在我们出入青藏高原的路途变得顺畅和安全。出发时已是午夜,登上干净宽敞的青藏线专列,隐约传来旅客们熟睡的声音,列车上的每一位旅客都准备了充足的行李,也准备了更加饱满的情绪,他们或许是听了某个高亢辽阔的歌儿,或者是从电视上看了西藏的风景,或者是亲朋好友的口口相传,亦或者是对宗教的虔诚和探索,大家怀着对雪域高原的种种无限美好的期望,甘愿乘坐40多个小时的火车,从天南海北奔赴到圣地。这条长长的,横贯大半个中国的铁路承载了太多人的愿望,期盼与重生。
列车过了格尔木便正式进入青藏高原了,高原反应的症状明显起来,经历一夜的辗转反侧,好不容易才入睡。醒来时已是早上八点多,睁开惺忪的眼睛,觉得阳光刺眼。向车窗外望去,不禁怔住,群山,积雪,阳光,白云,蓝天,牦牛,野马,穿着脏旧氆氇的藏民,玛尼堆和迎风飘扬的经幡,梦想中高原的一切都出现在了我的眼前,我只能呆呆的坐在那里,听着车轮行进的节奏,大脑完全清空。。我的心与天地一样变得开阔,眼睛变得纯净明亮。列车缓缓地驶过长江源、冻土区,翻过海拔5190米的念青唐古拉山口以后海拔开始下降,藏北草原的旖旎风光出现在眼前。
二、微笑。
在到达藏北当雄站的时候,对面缓缓驶来了一列火车,一个藏族小姑娘趴在窗前好奇地向我们张望,她的面庞秀美可爱,眼神纯净明亮,她冲我淡淡的微笑着,看见我向她微笑招手,她既兴奋又害羞,向我微微抬了一下她黝黑的小手。向我们微笑和招手的,还有年老的藏族妇人,充满朝气的藏族小伙,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被太阳晒得黝黑的皮肤和脸颊上一抹具有代表性的高原红。他们的笑容真挚纯
净,充满了惊喜和好奇。我渐渐明白这条铁路对于藏族人民的意义,她沟通了高原与外界的联系,使许多藏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或许很多藏民的命运因此而改变。火车渐渐地开走,我依依不舍地作别了那些最美的笑容,望着窗外一望无际的高原风光,心中始终回荡着温馨和喜悦。
不知不觉已经是下午,渐渐地,曲折宁静的拉萨河出现在视野里。拉萨到了。我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山也不再有,海也不再有了。---圣经启示录
三、圣城。
火车到达拉萨是在晚上7点50。在站台上我好好地舒展了一下疲惫的身子,呼吸到了最最纯净的空气,身子一下子通透起来。向西方望去, 高原的夕阳依旧是那么的强烈,白云大朵大朵地飘荡在纯蓝色的天空中。当地的接待人员送上洁白的哈达,大巴车平稳地行驶在拉萨城中,这里不像内地的很多城市拥挤而焦躁,拉萨的街道很是宽敞,车不多,人也少。阳光白云远处的群山淡然地普照飘荡屹立着。即便是在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新城中拉萨依旧保持着一种悠闲宁静与世无争的姿态。这是一片佛光庇佑,人心虔诚的城市。
天色渐晚,夕阳黯淡下去隐没在天边,为天际留下一抹紫色的的光亮。突然,车上的游客惊呼了起来,大家齐刷刷的向远处望去——在远处高高的红山上,布达拉宫映衬着壮丽的晚霞,像一位沉静的王,俯视着他的子民们。
四、纳木错。
在到达拉萨的第二天清晨,我们一行人登上了去纳木错的汽车。导游告诉我们,去纳木错来回大概需要10个小时的车程,这必将是一段艰辛的旅程。 汽车向北缓缓行驶在蜿蜒的青藏公路上,绕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跨过了一条又一条河,夏季的西藏最是奇特,远处的山坡上植物茂密,鲜花盛开,而山顶上却堆积着长年不化的积雪,每座山都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有着珍稀的植物和药材。不远处就是青藏铁路,两条路并肩而行,我想两边的旅客在这荒原上都不会感到寂寞吧。沿路上玛尼堆无数,经幡在风中飞舞,诡异的经文透着藏民对生死轮回的敬畏。导游向我们介绍着有关沿路群山与河流的传说,并指引我们向远处望去,念青唐古拉山巨大巍峨的山峰出现在我们眼前,之前所有的山在他的面前都相形见绌。阳光把山顶的积雪映成了金色,像一位雄壮的勇士安坐在那里守护着他的恋人和爱情。在西藏古老神话里,纳木错和念青唐古拉雪峰不仅是著名的神山圣湖而且还是生死相依的恋人。相传纳木错是念青唐古拉山神的明妃,他们彼此相伴已有七千万年。沧海桑田,时至今日,念青唐古拉因纳木错的衬托而显得更加英俊挺拔,纳木错因为念青唐古拉的倒映而愈加绮丽动人。
导游告诉我们,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山上的积雪也融化得快,雨季来得早了,这对青藏高原来说是件好事,雨水丰沛牧草和庄稼也长得好,牛羊能吃到更多更好的牧草,也因此变得越来越肥。在去纳木错的途中一直是蓝天,白云,绿树生机勃勃的景象。直到离纳木错还有约1个小时的路程时,竟下起雨来。
纳木错景区外各种车辆排起了长队,由于昨夜下了一场雪,道路湿滑,汽车只能勉强通行。
小心翼翼地过了大雪覆盖,苍茫寒冷的念青唐古拉山,汽车直转向下往纳木错奔去。眼前渐渐出现了青色的植物,嫩黄色的油菜花和那永远湛蓝的天空。我的心急切地寻找着纳木错的踪影,突然,车窗外隐约跳出了一方蓝色的宽阔湖面,掩映在群山之中。如此殊胜的景致想必就是纳木错了。
纳木错湖面海拔4718米,南面有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北侧和西侧有高原丘陵。纳木错是藏传佛教圣地,与色林错,羊卓雍错和玛旁雍错共尊为四大威猛湖,每年都吸引着无数藏传佛教信徒不远万里前来转湖朝圣。每位朝圣者都会向碧蓝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祈求灵魂的超脱。纳木错湖边玛尼堆无数,五彩的经幡挂满了周围的群山。下车正值中午,头皮被强烈的阳光照得很痛,有游客骑着由当地藏民牵引着的马和牦牛走向湖面。走近湖面,有微风吹过,人顿时清爽起来。纳木错如海一般广阔,如天空一般纯净,这里拥有世界上所有的蓝色,最最纯净的蓝色。此刻,遥望远处云雾缭绕,高大雄伟的念青唐古拉山,看见飞鸟畅快地掠过湖面和群山。在一望无际的湖面和连绵无尽的群山面前,我被深深地震撼,完全被大自然同化,心灵变得纯净无瑕仿若 ……此处隐藏10032个字……在阴暗潮湿的地牢,还是在白色恐怖的山城,死亡的阴影始终笼罩着地下党。他们随时可能在大街上的某个角落突然被捕,或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被暗杀。但面对死亡与苦难,他们从未退缩: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对党的机密守口如瓶;许云峰得知自己即将被处决时,抖擞精神,为同志们挖好突围的地道,然后镇定自若走向刑场。也许奋斗半生却难逃一死,但是他们为了党的安全和人民的信任,为了全中国的和平解放,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生活,前仆后继地工作,在以极大的意志力忍受严刑拷打后,义无反顾地走上刑场。这些无畏的战士,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他们毅然用生命保卫党,保卫至死不渝的信仰!
仰望红岩,我看到了一种团结互助的情谊。在暗无天日的大牢中,整日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革命志士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我看到:渣滓洞难友共同担负抚育失去双亲的“监狱之花”的责任;白公馆同志通力合作,建立图书馆,共同放哨、学习,始终未被敌人发现。不管是戴着满身刑具的重犯,还是百病缠身的老同志都齐心协力,共同纵情高歌革命的赞歌,相互鼓励,同生共死,抗击敌人。敌人的那一次次响起的嘹亮的歌声,激越的呐喊,令敌人闻风丧胆。每一位被捕
的战友,都在集体的力量中,为了全中国的解放贡献自己的力量。而正是这股力量,使歌声,口号穿透厚厚的牢墙,死亡的阴影。凝聚每一个的心,变成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尖刀,锐不可当!
仰望红岩,我看到了一种坚定不移的信仰。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放下享乐的生活,毅然投身于革命,被捕后都毫不动摇,甚至用生命捍卫信仰。其实不止刘思扬,还有千千万万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在信仰的感召下投身到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敌人们也许不明白,他们准备了许多骇人听闻的刑罚,有着优秀的国外心理专家。但他们威逼利诱,软硬兼施,却依然不能动摇政治犯们的精神分毫。为什么?因为敌人不懂,那些看似瘦弱的人们心中,有着至死不渝的信仰,那是对国家的热爱,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责任。这种信仰仿佛灯塔,照亮黎明前的海洋。是他们不求万贯家财,不求青史留名,以国家、人民为己任;这种信仰使他们坚守痛苦,甘受折磨,即使万刃加身都不屈服;这种信仰使他们坚持信念,视死如归。最终在信仰的力量的支持下,他们克服一切困难,粉碎敌人的阴谋,最终取得胜利。是的,这些坚强无畏的战士们战斗到了最后一刻!虽然,许云峰、江姐等同志被敌人提前杀害,但敌人最后的疯狂无法阻挡解放胜利的脚步.渣滓洞战友率先越狱,为白公馆行动创造时机;白公馆志士舍生取义,英勇斗敌。一些同志倒在了敌人的枪炮下,但更多的同志突出重围,迎来了歌乐山晨曦!
无怨无悔的牺牲,激动人心的胜利,已渐行渐远。但我们仍无法忘怀那一段刻骨铭心的岁月。血染红岩,许多知名或不知名的战士默
默工作,坚韧不拔;血染红岩,才有今日的幸福生活。血染红岩,无数人用生命谱写了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军事著作——《红岩》《红岩》让我明白,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红岩》让我明白要与他人团结友爱,顾全大局;《红岩》让我明白,要坚守信念,坚信无论眼前有多少黑暗,光明与希望终会到来。
解放,这是一个动人心弦的词,因为它播撒光明,创造幸福;解放,这又是一个饱含辛酸的词,因为,无数人为之付出了宝贵生命。我们至今仍然缅怀他们,今天幸福生活的缔造者,时刻聆听他们无所畏惧的誓言——“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
第五篇:仰望神圣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站在这里,我的心里充满了庄严和神圣,置身于全市纪检监察干部中,我感受到了正义,感受到了纪检监察干部视若神圣的八个字:忠诚、担当、为民、奉献! 我只是一名刚刚加入纪检监察队伍的新兵,但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却感受到了纪检监察队伍所承担的神圣职责和这支队伍的浩然正气。在你们身上,我看到了一种神圣的光芒,我读到了神圣的力量!
微雨池塘现,好风襟袖知,一花一世界,一叶一情怀。此时此刻,我想到了一个人,一个平凡却伟大的人,他是“铁包公”,秉公执纪不怕得罪人;他是“工作狂”,身体不适依旧坚守岗位;别人送来2斤冬笋他都原物退回。廉洁自律是他一生的追求,打铁自身硬是对他最好的诠释。他就是已故安徽省休宁县第二纪工委书记张天龙。 秉公执纪,不怕得罪人,是张天龙多年纪检监察工作的真实写照。他之所以敢于黑下脸来得罪人,啃下一块块硬骨头,是因为其自身过硬,能够动真碰硬。正人先正己。干纪检监察工作,在盯着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盯着你。只有自身过硬,才不会畏首畏尾,缩手缩脚。只有自己干净做人,一身正气,才有底气执纪问责。多年来,张天龙甘于清贫,严格约束自己及家人,严守廉洁关,努力将自己淬炼成钢。纪检监察干部并不具备天然的“免疫力”,张天龙的“硬
气”来源于不断增强的党性修养和以身作则的责任担当。如今,他已离开我们,但反腐倡廉仍任重道远,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以张天龙为榜样,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恪尽职守,做一个敢于碰硬的反腐勇士。
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工作者,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还要有忠诚、担当、为民、奉献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追求。
忠诚,是我们党对党员的根本政治要求,是党的事业顺利发展的坚强政治保证。共产党员必须时刻牢记自己是党的人,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基本政治素养,始终保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政治品格。
担当,是领导干部一种高尚的政治品格,一种必备的履职能力,一种过硬的工作作风,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习近平同志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当代中国正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领导干部必须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为民,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
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奉献,“奉献”是一种爱,是对自己事业的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的付出。对个人而言,就是要在这份爱的召唤之下,把本职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热爱和完成,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善待每一个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努力地用这份爱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用大家的无私奉献编织出祖国伟大事业的美丽蓝图。
现在,祖国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特殊时期,经济越发展,我们就越需要一支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党员干部队伍。而我们纪检监察部门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一起站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为党旗增辉,为国徽添彩,这也是我们毕生的追求!
推荐其他精彩文章:仰望阳光
仰望母亲
仰望高山
仰望天空的猫读后感
仰望党旗(演讲稿)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5 文秘课堂网 www.youdianweidao.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