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范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镇文化站站长事迹材料

时间:2025-03-31 08:20:22
镇文化站站长事迹材料[此文共8388字]

第一篇:镇文化站站长事迹材料

老区文化播种人

--记优秀共产党员、**市**镇文化站站长**

陈 *

在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深处,有这样一名党员:对文化工作一往情深,为文化活动牵肠挂肚,干文化事业热情似火,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处处留心。他就是优秀共产党员、**市**镇文化站站长**。

科技下乡 送教入门

**镇是黄麻起义革命老区经济薄弱乡镇之一,是有名的老区、山区、库区。自1994年春上任伊始,**便深入全镇对文化活动开展情况和文化活动载体进行了调查。于是,一个坚实文化基础,走科技下乡、送教入门之路的想法在**的脑海萌发。

他转换工作思路,从服务“三农”开始打开局面。先是跑省市电视台、各大书店、市科委,找来有关当地农业产业生产技术的录相、光盘、书籍等资料。后来还与中央电视台7频道保持联系,购买了“蚕桑、天麻、板粟、茯岑、黑木耳、灵芝、香菇”等科技光盘、录相带和书籍,上门为农户提供科技服务。从1994年至今文化站共印发各类生产技术资料3万份,下乡放映各类科教片6563场,培训民农近10万人次。现在全镇年产业收入达3亿元,人均纯收近6000元。

2014年5月15日,《黄冈日报》科教版以《红土地上的科技轻骑》为标题对该镇促进文化发展,服务经济建设的工作进行了报道。他个人1996年被黄冈地区文化局评为“优秀文化站长”,2014年被湖北省“科学素质工程”领导小组、省科协授予“科技示范明星户”。

发掘资源 典型引路

为了树立榜样,做好典型引路,**有效利用了**镇少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2014年冬,市政府、市文化局组织了2014年春节文化周元宵龙灯活动。**抓住这个契机,想在活动中展示**的非遗项目“剪纸”。他主动和市、镇领导一起找到了有剪纸艺术一技之长的刘景荣。

发掘新项目,买材料,租场所,资金有困难。**当场把自己的过年费2014元钱给了刘景荣。**的主动感动了在场所有的领导,也引得镇政府高度重视。后来,镇政府帮助建起了剪纸工作室,把剪纸作为三河的品牌文化,对外宣传三河,书记还亲自卖剪纸作品。

2014年参加市级以上活动展览6次,在大别山试验区**现场会展览,展牌48块,展出作品103幅。黄冈电视台、湖北电视台先后拍专题片作了报道。刘锦荣的剪纸艺术2014年获湖北电视台“龚口牛人”称号。今年,刘锦荣作为农民剪纸艺术家还参加了“中国农民春节联欢会”,以**剪纸“福”字为题的专题在湖北龚上频道、湖北卫视、中央7频道春节期间与观众见了面。

招商引资 做亮品牌

为了做大做实**镇的文化建设品牌,**绞尽了脑汁、想尽了办法。在新农村建设和城镇规范化建设中,他积极与镇领导一起筹划、招商引资8000余万元,建起了规模大、有特色的**镇民俗文化广场。结合文化**建设活动,他又配合镇政府“激情**,大家动起来”大家唱、大家跳活动,掀起全民健身的热潮。创新思维专门从市里请来舞蹈专家分3批培训舞蹈骨干540人次。还组织投资4万余元购置了38套音响材料,建起了38个村级舞蹈队。为农民自娱自乐提供有水准的文艺场所。现在走进**,时时处处都能让你感受充满活力的文化气息。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同志始终恪守着“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的人生格言,为老区、山区的文化事业一如既往地奋斗着。在他的正确带动下,**镇文化事业蒸蒸日上,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必将迎来一个更加健康、更加繁荣的明天。

第二篇:镇文化站站长事迹材料

本文作者:杨华 好范文原创投稿

人生在追求中升华

——记优秀共产党员、泰州市高港区胡庄镇文化站站长 杨华

有这样一名女性,对待工作,她总是热情似火;在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上,她总是处处留心,牵肠挂肚;她就是优秀共产党员、泰州市高港区胡庄镇文化站站长杨华。

胡庄镇属黄桥革命老区经

济薄弱乡镇,是文化站无站房乡镇之一。2014年春,杨华上任伊始,便深入全镇对文化活动开展情况和文化活动载体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于是,文化活动中心的设想便在她的心头萌发。随即她将调查情况以及文化活动中心的设想向镇主要领导作了汇报。在镇一届七次人代会上,镇政府向72名人大代表庄严承诺:2014年将为群众办六件实事,顿时,会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身为文化站站长的杨华,更是兴奋不已,欣喜万分。

实施文化活动中心最大的困难是资金不足问题。为了向上争取资金,杨华一连数月数十次往返于省厅、市局,汇报工程质量和进度;为了获取更多的能人捐助,她不分昼夜登门拜访,促膝交心;为了能获取工程队人员的支持,她反复与承包人协商付款方式,延长付款时间;为了保证工程有序推进,她以个人名义向亲朋好友拆借资金达十多万元。工程开工后,她坚持吃在工地,日夜坚守在工地。在她的执著的追求、忘我的工作下,通过“财政拿出一点,干部群众捐助一点,经济能人捐赠一点,社会名人献出一点,包装项目上争一点,工程队垫资一点,资产盘活一点”。七个一点的办法投资达350万元,中心占地面积10.8亩,建筑面积达2500平方米的文化中心终于建成。中心主要由电影院、文化站、室外广场三大部分构成,内设八大功能厅:分别是电影放映厅,老年、少儿活动室,综合展示厅,多功能厅,书刊阅览室,教育培训室,体育健身室,文化信息资源基层室,该中心集演出、电影、会议、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是目前泰州市乡镇中功能最齐全、规模标准最高的大型文化中心之一,既为百姓提供一站式的休闲服务,又为广大企事业单位搭建一个良好的宣传舞台,成为胡庄镇标志性建筑。

宗林村是泰兴市新农村建设34个试点村之一,为了使该村文化活动室达标,她积极筹划,精心组织,先后组织机关事业单位捐书1500余册,报刊杂志80余份,她还先后曾多次深入该村整理、归档、分门别类,搞好登记,并制订相关管理制度,促进了该村文化活动的规范运作。

她积极组织各项文化活动,推进群众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06年十月国庆节,文化站与团委、妇联共同举办了“迎国庆、知荣辱、明八耻”为主题的中小学生征文绘画竞赛活动,先后收到作品600多件,经过层层筛选,共选出获奖作品71件,同时通过召开表彰大会,让优秀获奖者宣读自己的征文和展示自己的作品,此次活动的开展在全镇范围内形成了知荣明耻的良好氛围。

为了丰富春节文化生活,在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周马村的大力协助下,组建了春节文艺宣传队,她主动垫资购买乐器和正常开支,坚持与演出人员一起排练、演出。为确保节目内容丰富多彩,更好地宣传各项法律、法规,以及新人、新事,新农村建设等内容,她先后十多次与农民文艺爱好者张华俊联合创作了十多个贴近农民生活,乡土气息浓厚的题材节目。正月初一至正月初九春节文艺宣传队在全镇16个行政村和社会福利院进行了演出,演出场次17场 ……此处隐藏3505个字……雕、文学创作的农民参加,还吸引了全乡有艺术爱好的农民参加。王xx还经常帮助刘长林邀请县里的书法家、画家、诗人、剪纸家等光临创作室,交流创作经验,具体指导农民创作。

2014年1月,王xx重点扶持由农民企业家栾长彬独家投资70多万元成立的xx乡晓光村农民文化小剧场,点燃了开张的礼炮。结束了这个乡没有专门演出场所的历史。为农民自娱自乐提供了具有专业水准的文艺舞台。使农民在农闲时节能够经常在小剧场汇聚,自演自唱,自娱自乐。

王xx对各村的文化大院的建设十分重视,每年都建设2个以上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大院。重点扶持了xx村永恒文化大院、乔家屯张春荣文化大院、韩家屯邱桂荣文化大院、刘家粉坊屯孙贵文化大院、大灰堆屯郑永利文化大院等提档升级。积极争取有关部门为各村的文化大院配备了相关的乐器、音响等设施,充分发挥了文化大院在农村文化市场上的主力军作用及示范带头作用。

今年三月,王xx配合xx乡中心小学筹备举办了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丰富了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内容,提高了质量。校园文化艺术节为期一周,有歌舞等特长表演,有书画作品展览等。帮助该校成立了太极拳表演队,聘请了县城的太极拳协会的老师亲临辅导。他还帮助xx中心小学成立了红领巾广播站,建立了标准化的播音室。每天抽出一小时亲自培训小播音员、小编辑、小记者。建立常态化的运营管理机制,促进了校园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培养了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王xx利用今年的挂锄季节,组建了一支完全由本乡农民加入的乡村文化小剧团,现有团员37人。平时,这些人就作为村子里的文化专业户,发动村民扭秧歌、跳舞,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农闲季节还集中组织排练文艺节目,不论是三八节、青年节、劳动节、儿童节、七一、八一、教师节、国庆节等都进行专场演出,还到各村巡回演出。这些演出即丰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也锻炼了自己的队伍。他还创造机会,让农民送文化进城表演。

xx乡综合文化站的工作,得到了乡党委政府的积极支持和肯定。被写入年初工作计划,确保文化专项资金全部用于文化活动,极大的鼓舞了王xx的工作热情,也让他全身心的投入到乡村文化工作之中去。2014年,王xx被评为哈尔滨市创业创新成才模范;2014年被评为哈尔滨市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被省委宣传部评为全省优秀宣传文化干部;2014年被县委宣传部评为xx县乡村文化特别贡献奖。

第五篇:乡综合文化站站长先进事迹材料

乡综合文化站站长先进事迹材料

王**,男,1965年11月30日出生于***省木兰县吉兴乡红旗村胡家窝棚屯,共产党员、复员军人。现任木兰县吉兴乡综合文化站站长。

王**酷爱乡村文化工作。自担任吉兴乡综合文化站站长以来,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创新农村文化工作的新思路,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搞好农村文化生活。受到省市县文化部门领导的赞扬。中央电视台、中国文化报以及省内新闻媒体都曾重点报道过他的事迹。

在吉兴乡36个自然屯中,到处都留下过他的脚印,每个村屯都有他的联系户,使他成为最受群众欢迎的文化站长。也成为在全省有名的乡村文化能人。

自从2014年以来,他就把扶持全乡各村屯成立具有一定规模的东北大秧歌队当作了农村文化工作的切入点。他说服弟弟开办的花嫁之约婚庆公司,拿出专款为农民秧歌队购买服装、乐器、扇子、腰带、音响等。到2014年,全乡已有70%的村屯成立了大秧歌队,2014年要达到90%的村屯有大秧歌队,2014年达到100%的村屯有大秧歌队。为了统一动作,提高大秧歌的整体表演水平。他有计划的聘请县文化馆的老师深入到村屯进行培训,每年都利用春节、元宵节组织大秧歌参加县文化馆和乡文化站组织的汇演。

为了全面展示吉兴乡文化工作的成果,鼓舞全乡干部群众做好乡村文化工作,王**克服人员少、没有经费等实际困难,自费编辑了《乡村文化》工作专刊。2014年共出4期。现在已经坚持出了7期,每期印数1000册。主要栏目有:封面人物、时代先锋、亲情故事、文化快讯、文化能人、乡村古风、绿野诗林、心灵鸡汤、理论学习等相对固定的栏目。免费发放到乡村干部,县直机关、学校,村屯小卖部和部分农民手中。《乡村文化》工作专刊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现在拥有固定作者群接近100名。省文化厅宋厅长还在刊物上亲自批阅,号召全省文化站长向王**同志学习。

由王**个人出资扶持吉兴乡红旗村农民刘长林开办的农民文化创作室,于2014年秋天正式挂牌成立。文化创作室不仅吸引了本村爱好书法、绘画、剪纸、根雕、文学创作的农民参加,还吸引了全乡有艺术爱好的农民参加。王**还经常帮助刘长林邀请县里的书法家、画家、诗人、剪纸家等光临创作室,交流创作经验,具体指导农民创作。

2014年1月,王**重点扶持由农民企业家栾长彬独家投资70多万元成立的吉兴乡晓光村农民文化小剧场,点燃了开张的礼炮。结束了这个乡没有专门演出场所的历史。为农民自娱自乐提供了具有专业水准的文艺舞台。使农民在农闲时节能够经常在小剧场汇聚,自演自唱,自娱自乐。

王**对各村的文化大院的建设十分重视,每年都建设2个以上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大院。重点扶持了吉兴村永恒文化大院、乔家屯张春荣文化大院、韩家屯邱桂荣文化大院、刘家粉坊屯孙贵文化大院、大灰堆屯郑永利文化大院等提档升级。积极争取有关部门为各村的文化大院配备了相关的乐器、音响等设施,充分发挥了文化大院在农村文化市场上的主力军作用及示范带头作用。

今年三月,王**配合吉兴乡中心小学筹备举办了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丰富了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内容,提高了质量。校园文化艺术节为期一周,有歌舞等特长表演,有书画作品展览等。帮助该校成立了太极拳表演队,聘请了县城的太极拳协会的老师亲临辅导。他还帮助吉兴中心小学成立了红领巾广播站,建立了标准化的播音室。每天抽出一小时亲自培训小播音员、小编辑、小记者。建立常态化的运营管理机制,促进了校园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培养了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王**利用今年的挂锄季节,组建了一支完全由本乡农民加入的乡村文化小剧团,现有团员37人。平时,这些人就作为村子里的文化专业户,发动村民扭秧歌、跳舞,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农闲季节还集中组织排练文艺节目,不论是三八节、青年节、劳动节、儿童节、七一、八一、教师节、国庆节等都进行专场演出,还到各村巡回演出。这些演出即丰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也锻炼了自己的队伍。他还创造机会,让农民送文化进城表演。

吉兴乡综合文化站的工作,得到了乡党委政府的积极支持和肯定。被写入年初工作计划,确保文化专项资金全部用于文化活动,极大的鼓舞了王**的工作热情,也让他全身心的投入到乡村文化工作之中去。2014年,王**被评为哈尔滨市创业创新成才模范;2014年被评为哈尔滨市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被省委宣传部评为全省优秀宣传文化干部;2014年被县委宣传部评为木兰县乡村文化特别贡献奖。2014年,他所领导的文化站还被***省文化厅评为:2014年度全省优秀文化站,此刻,正在角逐十百千工程全省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带头人,在网络投票中,获得22名。

《镇文化站站长事迹材料[此文共8388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5 文秘课堂网 www.youdianweidao.com 版权所有